訊息公佈欄
NEWS

心靈法語 返回列表

2021 / 10 / 28 【學佛有出離心,生活是道場,工作是道場】
淨空法師:【學佛有出離心,生活是道場,工作是道場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學佛同修要有高度警覺心,出離心,要把學佛重點放在落實,要求自己,不要求別人,比什麼都重要。如果戒學班,清公上人(果清法師)所說,你聽懂了,依教奉行,能平安度過災難。如果不捨念佛,你決定得生淨土。 時間有限,法門門門都好,沒有一門不好。《般若經》講: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。任何一門都能成無上道,都能幫助你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理念就是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,不能搞雜搞亂。要相信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一是一法,任何一法圓滿具足一切法。為什麼?一切法不離自性。 惠能大師開悟,講得清楚明白,要深深體會,他說: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。世出世間一切法,統是自性生,所以平等,任何一法都能明心見性。賢公老和尚說,世間無難事,只怕心不專。這話說絕了,只要心專,任何一法含攝一切法。 老人家一生做榜樣,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沒讀過一部經,沒聽過一次經。二十歲出家,民國十九年,我還沒出世,師父看中他。傳戒法師不是普通人,得道高僧,看到這種根性,寶,他能成就,佛法說根熟眾生。 他具足三個條件,老實、聽話、真幹。這樣的人,碰到高人教他一法,一生堅持就成就,千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。二十歲師父剃度,就教他一句話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一直念下去。他真的依教奉行,不違背師父教誨,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。 稟性非常溫柔,非常慈悲,學習態度也是最好的。第一個深信,決定不能有絲毫懷疑,用真誠心,恭敬心,他具足。晚年他拜佛,地下沒有拜墊,從這裡看出恭敬。處事待人接物全是道場,為什麼?心裡佛號不中斷。生活,佛號不中斷,工作,佛號不中斷。 他的工作是耕種,生長在農家,從小在農田,小時候幫助拔草,農耕經驗非常豐富,農耕知識是老人傳下來的,他全學會了。年輕有體力,又勤快,農耕不礙念佛。生活是道場,工作是道場,待人接物無一不是道場,他的佛號從來沒有丟失過。 這樣的人,我們在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看到,最初得到功夫成片什麼時候?回頭想想,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,也是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。出家,諦老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,一直念下去。念了三年,預知時至,站著往生,往生還站了三天,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。什麼條件能做到?功夫成片就能做到。 我常常勸勉同學,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,就像《楞嚴經》大勢至圓通章講,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。現前是在世,當來是到極樂世界。只講現前,一定見到阿彌陀佛,多少次?至少三次。 第一次,功夫成片,取得往生條件,阿彌陀佛會跟你見面,或在定中,或在夢中。(第二次)告訴你還有多長壽命,壽終時來接引。等於授記,你往生極樂世界有把握了,多歡喜,絕對不會退轉,不會懈怠,老和尚講不會拐彎。 功夫成片,第一次見阿彌陀佛。第二次見面,會告訴你確切時間。早年在新加坡,居士林老林長陳光別老居士,往生前三個月,在一張紙上寫日期,寫了十幾個,沒人敢問什麼意思。就是那天往生,得到阿彌陀佛通知。第三次見面,是佛來接引,你還活著,沒有斷氣,看到佛來接引,跟他去。所以往生的人,至少跟佛三次見面。 遠公大師傳記,淨宗初祖,四次見到,最後一次是佛接引往生。雖然過去見到三次,他從來沒有告訴任何人,到最後往生時才告訴大家,過去曾經見過三次,現在境界又現前,阿彌陀佛來接引往生。而且看到蓮社比他早往生的人,統統在阿彌陀佛身邊,一起接引。 回過頭我們問,海賢老和尚見佛多少次?我的估計不會少過十次,他時間長,從二十歲到一百一十二歲,九十二年,跟阿彌陀佛見十次面不算多。實際上他有沒有那麼長壽命?我不以為然,我覺得他的壽命,正常應該是七、八十歲。延這麼長,是阿彌陀佛加持,給他任務,一直到看到《若要佛法興,唯有僧讚僧》,表法才圓滿。換句話說,為現前淨宗表法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本文節錄自【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】78集

tel06-2607089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fax06-2909785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emailcharity26789@gmail.com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address台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二段105號3樓301室
服務時間: 週一至週五,上午08:30~下午4:00
週六、日會所未開(除辦活動外)
 
法人登記證書:104證社字第25號登記簿 第46冊 第19頁 第1109號
核准立案字號:台內團字第1040040058號
統一編號:40933099
郵政劃撥帳號:31626613 戶名: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
匯款銀行: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─嘉義分行
帳號:(812)2021-01-0000895-5
 
版權所有 © 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
建議使用最新版本 GoogleIE 瀏覽器觀看;網頁設計 凱克博
Total 2715042
Today 326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