訊息公佈欄
NEWS

心靈法語 返回列表

2022 / 09 / 29 【佛滅度,三寶最重要的是經典,依法身舍利信解行證】

淨空法師談 - 【佛滅度,三寶最重要的是經典,依法身舍利信解行證】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佛滅度後,三寶裡最重要的是遺留下來的經典,稱為法身舍利,一切眾生依此而能得度。如何依教修行?清涼大師在《華嚴經疏鈔》講得很清楚,信解行證,四個字都難,非常之難,一般人不知道。 頭一個信,不容易。年輕時,對這樁事情常常疏忽,認為我們已經信了。皈依,受戒,出家,講經,教佛學院,還有什麼問題?我受(三壇大)戒後去見李(炳南)老師,在慈光圖書館,還沒進門,他在裡面看到我,指著我,你要信佛,好大聲,叫了好幾聲。 裡面、外面的人都呆了,我受戒,學佛九年,講經教學二年,怎麼不信佛?經過老師開導,想一想真的不信佛。為什麼?佛教你的,做到沒有?沒有做到,那就不信。信,哪有做不到的道理?這個問題多嚴重,確實粗心大意,疏忽了。 真正學佛,要學作佛。佛在《華嚴經》告訴我們,你本來是佛,現在學作佛,能不能成佛?當然肯定成佛。本來是佛,現在作佛,這叫信佛。我們沒有這樣做,不信,所以信心建立不是容易事情。 大乘教,信心一建立,就超凡入聖。馬鳴菩薩講《大乘起信論》,起信是信心剛剛生,信心一生起來,就是《金剛經》所說境界,什麼程度?信心清淨,則生實相。在《華嚴經》是什麼地位?法身菩薩。真信,就不是凡夫,法身菩薩超過阿羅漢,超過辟支佛,超過權教菩薩。在事上講,超過十法界,不談六道了。 小乘阿羅漢超越六道,大乘信心一生起來,就超越十法界,到哪裡去?一真法界。念佛往生淨土,生實報莊嚴土,不是方便有餘土。所以不經過李老師那一番教誨,我們對於信真的疏忽了。信疏忽,後面解、行、證都不能成就。信,真是根本的根本。 我們今天學戒,為什麼學不好?因為不信佛,信佛,輕而易舉,你信,自然就歡喜去做,不能歡歡喜喜去做,信心不到位。不能說你沒有信心,也不能說你有信心,你的信心,古人叫露水道心。若有若無,說沒有,你有,說你有,你的信心不管用。為什麼?禁不起考驗,境界一現前,信心就沒有了,怎麼能成就? 香,頭一個信香,戒定真香。有信,決定有戒定慧,沒有信,戒定慧就沒有了。不要說得太深,《三字經》講,苟不教,性乃遷。不能不教,不教就愈迷愈深,罪業愈造愈多,墮落愈來愈重。教學是從這個地方興起來,為什麼辦教育?道理在此地。 回歸自性,轉迷為悟,這是教學目的。轉凡為聖,轉煩惱為菩提,怎麼教法?教之道,貴以專。教跟學同一道理,教貴以專,學當然也貴以專。所以古人成就,真的是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。長時熏修就有定,他學一門。五千年來祖宗傳下的成功祕訣,決定不改換題目。一門深入,心是定的,定到一定程度豁然大悟,就開悟了。 隨著定功淺深,悟入層次不一樣,小定小悟,大定大悟,定到一定程度叫大徹大悟。小定,阿羅漢是標準,成就後,超越六道輪迴,阿羅漢所證叫小果,往上去,定功更深。阿羅漢,見思煩惱斷了,見思習氣還在,辟支佛,見思煩惱斷了,見思習氣也斷了,真得受用。 定功怎樣往上提升?沒有別的,放下,不能不放。阿羅漢把六道放下,辟支佛把阿羅漢放下,菩薩把辟支佛放下,佛把菩薩放下。法身大士把(十法界的)佛放下,出十法界,叫證大果,成佛了。所以說信,我們放下多少?然後曉得,我們現在的信若有若無。名聞利養一現前,佛菩薩,戒定慧,統統忘掉了。 為什麼不能成就?不了解事實真相,所以你放不下。事實真相是什麼?天天講,沒用處,沒聽進去,不得受用,你沒有開悟。頭一個是信,第二個是解,你不解如來真實義,還是迷於假相裡。佛在大乘教講得透澈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。 日常生活當中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曾經起過這個念頭嗎?沒有,那就是沒解。說起來很熟,你也會說,可是境界現起來,真的就忘掉,馬上在境界裡分別執著,把佛所說統統忘乾淨。什麼原因?煩惱習氣太重,佛法熏修太淺,境界轉不過來。 長時熏修重要,教之道,貴以專重要。貴以專,是心裡真有。境界現前,佛的教誨馬上提起來,就是古大德常講,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。念頭才起來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還有什麼好計較?分別執著的念頭馬上就停了。 停能辦事嗎?有人說,這樣什麼事都不要辦了。你沒有覺悟,把佛的意思錯會了。真正放下,是不用煩惱,不用分別執著,用什麼?自性般若的真實智慧,處理事務,待人接物。智慧不能現前,你沒放下,真放下,智慧就現前。 煩惱跟智慧是明暗二面,暗去掉,明就出現,暗生了,明就滅了。晚上,黑暗現前,太陽就滅了,早晨,黑暗滅了,光明就現前,就這個道理。智慧不開,是你沒放下,真放下,智慧就開了。沒有放下,自以為放下,誤會的人很多,所以不管用。 真放下,不重視事,事是虛妄的。重在妄想分別執著,屬於心理,心(無罣礙),事就沒有障礙,事事無礙,這是真理。由此可知,解重要。釋迦牟尼佛真慈悲,沒有任何條件,教導四十九年,我們沒有繳一分錢的學費,他不收。 他所需要的飲食,一天吃一餐,供養一缽飯。衣服破了,供養他一件衣。飯是天天要的,一件衣可以穿很久。釋迦牟尼佛出現(在)熱帶,衣著很少,叫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。生病時接受醫藥供養,其他沒有了。 晚上休息,衣也當作被,搭在身上,他們睡覺都是不倒單,打坐,三件衣就可以禦寒,生活簡單。示現什麼?一切放下,身心清淨,像六祖所說,常生智慧,不生煩惱。想想看我們有沒有做到?沒做到,才常生煩惱,不生智慧,不就很明顯嗎? 常生智慧,不生煩惱,學釋迦牟尼佛。在中國,學六祖惠能大師。再近一點,李老師介紹我,學印光大師。如何對世間沒有貪戀?佛菩薩,祖師大德示現,無非是這個,我們要能夠體會。 佛陀入滅時,教導我們以苦為師,這句話是關鍵。持戒不能受苦,不能甘於淡泊,持戒不能成就。什麼叫不能成就?戒不清淨。心裡貪瞋痴沒斷乾淨,心不清淨。要想心清淨,一定要甘於淡泊,真正放下、自在、隨緣,衣食住行都很簡單。 最理想的還是古大德示現,一生住茅蓬。剛剛出家,沒有人供養,山上搭個小茅蓬。以後人家覺得這個人修苦行,很值得讚歎,恭敬供養。好了,信徒愈來愈多,一恭敬就傲慢。錢多了蓋廟,愈蓋愈大,愈蓋愈莊嚴,貪瞋痴慢全起來,道心沒有了。 虛雲老和尚住茅蓬,雖然他也蓋廟。舊的廟,損壞的廟,他發心重新修建,修好後,找個好修行人做住持,交給他,老人家就走了。很難得,不容易,一生喜歡建廟,他福報大,出家人沒福報,願意幫助人,自己住茅蓬。 今天這個時代,初出家的人,幫助他,以不建寺廟道場為好,建茅蓬。讓他真正有道心,對世間沒有貪戀,道心才能生起來,堅固不退轉。要有解,要有行。行要堅持,決定不能動搖,經教一定要認真學習。 學教要老師,什麼樣的老師最好?最好是證果,有修有證。證果的老師,大概現在找不到,沒有了,李老師教我,找有修行的。他教我們,有解有行,你跟他沒錯。有解沒有行,就靠不住,有解無行是佛學,不是學佛。 我年輕時,李老師常常提醒,修行務必解行相應,才會有成就。末法時期的證,就是往生淨土,念佛臨終生淨土,(等於)證果了。對於淨宗一門深入,決定沒有懷疑,一生就走這條路,樂意過簡單生活,香的意思才真正落實在行門上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本文節錄自【大方廣佛華嚴經】1797集

tel06-2607089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fax06-2909785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emailcharity26789@gmail.com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address台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二段105號3樓301室
服務時間: 週一至週五,上午08:30~下午4:00
週六、日會所未開(除辦活動外)
 
法人登記證書:104證社字第25號登記簿 第46冊 第19頁 第1109號
核准立案字號:台內團字第1040040058號
統一編號:40933099
郵政劃撥帳號:31626613 戶名: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
匯款銀行: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─嘉義分行
帳號:(812)2021-01-0000895-5
 
版權所有 © 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
建議使用最新版本 GoogleIE 瀏覽器觀看;網頁設計 凱克博
Total 2724454
Today 37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