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靈法語 返回列表
2025 / 07 / 16
【菩薩跟眾生結法緣,不結惡緣,也不結善緣】
淨空法師:【菩薩跟眾生結法緣,不結惡緣,也不結善緣】
《涅槃經》說:少欲者,不求不取。知足者,得少之時心不悔恨。這是學佛的人,無論在家出家,必須要修學的。像諸佛菩薩一樣,常生歡喜心,法喜充滿,從少欲知足來。人心地清淨,少煩少惱,少憂少慮,充滿智慧,見色聞聲就能了達義趣,裡頭有樂趣。 又《遺教經》云:少欲之人,則無諂曲以求人意。用俗話說,少欲的人不會巴結人。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,心是定的,不會被境界所轉,這樣的人才能自度度他。為外境所轉,就有麻煩,很難成就。 今天所遇外境,小風小浪,你都受不了,將來遇到大風大浪,你怎麼辦?還能把持得住嗎?自己都以為行,能把持得住。為什麼自古至今,很多人遇到大風大浪把不住?那他不如我。 如果有這種念頭,這樣看法,肯定會被淘汰掉。孔子說的話,一點都不錯,他用比喻: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驕且吝,其餘不足觀也已。驕慢心,那些淘汰的人當然不如我,這個心是傲慢,有這一點點慢,到那時候恐怕自己保不住。 留心觀察人,發現他有絲毫傲慢,知道不要說,慢慢看他十年、二十年,然後你就了解聖人所說,都是經驗之談。看過去,看當今,能夠預測未來。 說話得先看人,哪些話可以說,哪些話不能說。看他接受程度,真接受,假接受。假接受,不至於反對,也可以說,輕描淡寫。真接受,你就得真告訴他,他會回頭,會改過。不能改過,輕描淡寫帶過就好。總而言之,不跟人結怨,這是最高原則。 人與人相處是緣分,縱然這一生只有一面之緣,也是過去生緣分累積,不是偶然。所以菩薩跟一切眾生結法緣,不結惡緣,也不結善緣,善緣、惡緣都有情執在裡頭。結法緣,好,完全智慧作主,沒有情識。
本文節錄自【淨土大經科註】220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