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靈法語 返回列表
2025 / 08 / 28
【八萬四千法門,統統修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】
淨空法師:【八萬四千法門,統統修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】
《華嚴經》也提倡淨土,文殊、普賢示現念佛往生極樂世界,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。《大集經》說,持名念佛法門是無上深妙禪。禪是什麼意思?禪宗六祖惠能大師,在教授坐禪這一章說:「心念不起,名為坐,內見自性不動,名為禪」,這是《壇經》的話。 坐禪,什麼叫坐?是不是真的坐在那裡?不是。坐是不動,人規規矩矩坐在那裡,四平八穩,如如不動,取這個意思。什麼不動?不是身不動,是心不動,身,行住坐臥,自在活潑,心不動,叫坐。身不動,心還胡思亂想,這沒有用處,不是坐禪。 意思一定要懂,禪堂天天打坐是形式,教初學,剛剛入門,幼稚園小小班。真正修學這個法門,是一切時,一切處,一切境緣當中。明白道理,釋迦牟尼佛講,持名念佛是無上深妙禪,就完全懂得。 念佛,行住坐臥,無論幹什麼,心裡佛號不斷。不過禪(宗)是念頭不起,這個難,我們念頭起,但是只有一個念頭,念佛。除了佛這個念頭,其他念頭不起,用一念止一切妄念,這也是坐,容易做到。念頭不起,做不到,(持名)起一念,不起一切妄念,叫坐。 禪是內見自性不動。惠能大師開悟時說,何期自性本無動搖。那是自性本定,自性的禪定。真的明心見性,是《華嚴》圓教初住菩薩境界(破無明證法身),不是普通境界。但是念佛人,坐就是心裡有佛,一句佛號,念念就是一尊阿彌陀佛。 所以我常勸同學,供養佛像,一生就供養一尊,不要換。為什麼?便於觀想,時時刻刻會想到,因為天天看。將來往生時阿彌陀佛化身接引,跟那個像一樣,你很熟,很親切,天天盼望,終於來接引了。我們內心有自性彌陀,就是禪。禪宗要內見自性不動,念佛人是內見自性彌陀,確實如佛所說的深妙禪。 六祖接引的學生,上上根人,不是上根,上根都沒辦法入門。真了不起,他一生成就四十三個人,真的都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跟他的境界一樣。用華嚴境界講,他一生成就四十三人證得圓教初住以上的果位。中國佛教史沒有第二個人,真是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。在淨宗,往生的人就多了。 《壇經》還有二句話,是對普通人說的,教下常常引用,「外離相為禪,內不亂為定」。中國佛教有如來禪、祖師禪,祖師禪是達摩傳來的,惠能大師(頓證)是祖師禪。外離相叫禪,內不亂叫定,這是如來禪(次第修證)。這二句話有來源,從《金剛經》來的。 《金剛經》上佛教須菩提,弘法利生要守住一個原則,就是外不著相,內不動心,經文說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。不取於相,就是外離相,是禪,如如不動,內不亂,是定,這是如來禪。如來禪範圍非常廣,八萬四千法門都離不開這個原則,所以統統修的是禪。 念佛也是禪,也要外不著相,內不動心。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,一句名號念到底,就能成就。
本文節錄自【大方廣佛華嚴經】1778集